月下旬,新疆自治区植保站在乌鲁木齐市组织召开了2013年农业有害生物中后期趋势会商会。自治区农作物有害生物首席测报员及有关地(州)、县(市)测报人员根据各地去秋残蝗基数、今春挖卵调查情况,结合蝗区生态环境、夏季气象条件及蝗虫发育进度等因素,在分析会商的基础上形成了预报意见。预计2013年农区土蝗在北疆部分农牧交错区及农田中等发生,局部将出现高密度蝗蝻点片;亚洲飞蝗偏轻发生,境外蝗虫迁飞入境可能性较小。农区蝗虫全年发生面积将达到780万亩次。
一、发生趋势分析
亚洲飞蝗总体偏轻发生(2级),与上年基本持平。北疆阿勒泰、塔城等边境区域及南疆喀什疏附县达中等发生(3级)。伊犁州、吐鲁番、巴州、阿克苏等地轻发生(1级)。农区发生面积70万亩,其中农田发生面积20万亩,农牧交错区50万亩。预计出土盛期在5月中下旬,三龄发生盛期在6月上中旬,为害盛期在6月中下旬-7月下旬。
土蝗在北疆伊犁、阿勒泰、塔城、哈密、昌吉农田中等发生(3级),局部农牧交错区偏重发生(4级),南疆喀什、阿克苏、和田等地偏轻发生(2级)。发生面积710万亩,其中农田发生面积200万亩,农牧交错区510万亩。发生种类以意大利蝗、西伯利亚蝗、红胫戟纹蝗、黑条小车蝗、小垫尖翅蝗等为主。预计北疆蝗蝻出土盛期在5月中下旬,三龄高峰期在6月上中旬,为害盛期为6-7月;南疆及东疆蝗蝻出土盛期在4月底-5月上旬,为害盛期在5月下旬-6月。
二、预报依据
(一)土蝗残蝗面积较上年略有减少,飞蝗基本持平。据各蝗区去年秋季调查,土蝗残蝗面积384万亩,较上年减少22万亩,同比较少5.4%,其中残蝗密度每亩小于330头的面积182万亩,每亩331-2000头的面积156万亩,每亩2001-6000头的面积38万亩,每亩6001-33000头的面积8万亩。亚洲飞蝗残蝗面积30万亩,与上年基本持平,其中残蝗密度每亩1-5头的面积24万亩,每亩6-20头的面积3.2万亩,每亩21-50的面积2.8万亩,未见每亩51头以上残蝗点。
(二)越冬蝗卵密度偏低,越冬存活率土蝗与常年接近,飞蝗较高。据各地春季挖卵调查,土蝗平均蝗卵密度0.62粒/㎡,低于上年,其中塔城、博州、阿勒泰、伊犁州等地(州)相对较高,平均分别为2.17、1.36、0.44、0.37粒/㎡;越冬存活率平均为90.1%,其中塔城、博州、伊犁州、哈密、阿克苏地区在76.2-80%,存活率接近常年。亚洲飞蝗平均蝗卵密度0.85粒/㎡,与上年和常年持平,但喀什地区疏附县局部农田密度显著偏高,最高达311粒/㎡,需加强监测;蝗卵存活率平均为98.7%,高于去年的95.1%。
(三)蝗区生态条件对蝗虫发生有利。我区蝗虫主要发生在农牧交错区及临近农田,草场和农田的衔接面积较大,适于蝗虫发生为害的地域范围广,土壤和食料条件均适宜蝗虫产卵孵化和取食,有利于种群积累及转移为害。
(四)气象条件对蝗虫发生无明显不利影响。气象年景预测显示,夏季全疆大部分地区气温总体与常年同期相近或略偏高;北疆西北部及南疆西部降水略偏多,其他地区正常略偏少,对蝗虫发生无明显不利影响。
近期,随着气温逐渐回暖,农区蝗虫已进入卵胚胎发育和孵化关键时期。目前南疆、东疆土蝗蝗蝻已开始出土,北疆蝗卵开始孵化,局部地区蝗蝻陆续出土。针对近期蝗虫发育情况和今年发生趋势,各地植保部门应高度重视,强化监测预警,提高防控意识。切实加强系统普查和定点监测,准确掌握蝗虫发生消长动态,及时发布短期预报,同时做好防控物资储备和施药器械检修工作,加强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,积极应对突发蝗虫灾害,指导农民做好科学防治,保障夏粮作物安全生产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