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![]() |
谁将是最后一个农资经销商? |
作者: 文章来源: 点击数 67 更新时间:2017/12/13 16:49:12 文章录入:admin |
|
农资流通环节的洗牌已是不争事实,面对不断提速的土地流转,“剩”者为王的淘汰赛已经开局。很多基层经销商忧心忡忡:谁将是最后一个乡镇经销商?转型成为必须,可问题是:哪一种路径最经济可行?
在基层市场,对农资经营影响最大的是承包大户,面对这些新农民,基层经销商的感受可谓爱恨交加。一旦拥有若干这样的核心客户,可保生意无忧;但给承包大户的农资价格越来越低,赊销的周期越来越长。 与其受制于人,不如直接从事农业生产。只要承包的土地规模适度,基层经销商在资金和管理上应当都不存在较大障碍。而且,更重要的是,农资经销商比一般意义上的承包大户更懂农业,更懂科技,种植效益理应超过承包大户。 路径二:组建合作社 从目前看,组建或加入合作社还难以成为基层经销商转型最主流的方式。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,农业合作社如果没有实体,不成规模,不能为农产品找到通畅的销路,那么就很难具备实质性内容,也很难引导农民进行科学种植。而对于基层经销商而言,克服上述瓶颈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与此同时,一些以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合作社,目前发展也不顺利。以农机为例,在多数地区,尤其是田地分散的南方,多数农民在种植环节还是以自食其力为主,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还没有形成市场。
路径三:做精主业 所谓品牌+服务,意即依靠优质的农资和优质的服务在市场上获得立足之地。 农业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,农资质量和使用技术缺一不可。如果只经营优质农药,农民却买到了假劣农药,同样不能增产,这样就会造成连锁反应,导致假劣农药危害了优质农药的声誉。再如,即便经营的是优质农资,但如果农民使用不当也会造成减产,如此也会使得农民对农资产品本身产生不必要的怀疑。 因此,在如今农资产品分类经营的背景下,基层经销商通过集合优质农资品牌,再加上配套过硬的技术服务,就一定能受到农民的青睐,从而在转型中立于不败之地。(本文章来自网络,感谢作者,分享好文章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。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