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21日,记者从农业部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,2015年以来,农业部深入开展化肥、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,促进化肥、农药减量增效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经科学测算,2017年我国水稻、玉米、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.8%,比2015年提高2.6个百分点;农药利用率为38.8%,比2015年提高2.2个百分点。目前,农药使用量已连续三年负增长,化肥使用量已实现零增长,提前三年实现到2020年化肥、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。

今年,农业部组织开展2017年全国化肥、农药利用率测算工作,分区域、分作物安排2000多个化肥、农药利用率田间试验,随机调查近2万户农户和6000多个专业化服务组织,整理汇总大量试验测试数据,科学而严谨地进行测算评估。
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表示,“化肥、农药利用率提高带来的经济生态效益显著。
据他介绍,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一是节本增效。据专家测算化肥利用率提高2.6个百分点,相当于减少尿素用量130万吨(实物量),减少生产投入约26亿元。农药利用率提高2.2个百分点,相当于减少农药使用量3万吨(实物量),减少生产投入约12亿元。二是提质增效。通过化肥、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开展,在减少化肥、农药用量的同时,提升了作物品质,创响了绿色品牌。特别是采取生态控制、生物防治、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,减少农药残留,改善农产品产地环境,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。三是减排增效。化肥利用率提高2.6个百分点,减少的化肥投入相当于减少氮排放近60万吨、节省130万吨燃煤或90万立方米天然气。农药投入的减少也利于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。(文章来源:中国农药工业协会)